股价几毛钱,火锅第一股跌惨了!市值还不到海底捞的1%

阿狸/文

呷哺呷哺,跌成仙股,这句押韵的口头禅最近成真。

3月7日盘后,呷哺呷哺(00520.HK)发布了业绩盈警。此次盈警,反映了呷哺呷哺在过去一年依旧深陷经营困境,未能重返盈利增长正轨。

然后,股价马上就做出了反应。3月10日,“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开盘再下跌,股价不足一港元,直接变成“仙股”。

到今天收盘的时候,呷哺呷哺跌2.27%报0.86港元/股,最新市值仅剩9.34亿港元,处于长期“破发”状态。

很难想象,这是连锁火锅第一股。

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呷哺呷哺在中国开创了吧台式火锅餐饮业,为顾客提供独特的快速休闲用餐方式。2014年12月17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连锁火锅第一股”。上市的时候,同行觉得他们还蛮厉害的,都已经成功上市了,也给了后来者很多的希望。

那时候,海底捞门店数刚刚破百,公司正在如火如荼搞业务拆分之旅。

他们上市的概念是中国领先的快速休闲餐厅经营商,上市当天就破发了,收盘报4.54港元,较招股价4.7元下跌3.4%。

上市前利润蛮好的,2013年营收达到18.9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37.7%;2014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实现营业收入10.19亿元人民币,纯利润8,200万元人民币。

一锅一锅卖出来的利润,也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大部分的大学生、毕业生几乎都有过呷哺呷哺消费的经历。

那时候真的是他们的高光时刻。

在2014年进行的一项消费者调查中,多达99.8%的顾客表示愿意再次光临呷哺呷哺,再一次证明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呷哺呷哺因吧台式小火锅的餐饮形式而享有优良的经济效益、较低的经营成本和资本开支。就单间餐厅而言,2013年,呷哺呷哺取得了每平方米21,800元人民币的行业领先水平,大多数新开设餐厅约三个月便可首次实现收支平衡,约14个月便可收回投资成本。

休闲火锅市场绝对是王者般的垄断地位,一半以上的市场都是他们的。

后来,竞争就开始白热化了。

再后来,整个行业都陷入了一种自救之中。海底捞在一系列内部降本增效的举措下,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扭转亏损局面,整体翻台率攀升,业绩表现不俗。但是呷哺呷哺,一直被困于泥潭之中难有作为。

德邦证券之前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餐饮供应链板块整体2024年业绩承压,目前大部分公司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确实也是呷哺呷哺的真实写照。

他们也试图走出泥潭。比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是没有取得大面积的成功,或者说,失败了。

餐饮行业在2024年并没有强劲复苏,呷哺呷哺在这种大环境下日子就更好不过了。公告显示,呷哺呷哺预期2024年收入约48亿元,同比减少约20%,同期录得净亏损约在3.9亿元至4.1亿元之间,相比上一年度亏损窟窿明显放大。

公告称,净亏损主要乃由于餐饮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消费持续疲软且降级,使本集团下属品牌营收同比下降,中高端品牌凑凑尚处亏损。呷哺呷哺部分餐厅关闭等因素也导致公司产生较大的减值损失,约为2.6亿元。

怎么办呢?涨价先。

2014年至2023年,呷哺呷哺几乎每年都在提价,客单价由2014年的44.4元,升至2023年62.2元,涨幅超过40%。

涨价归涨价,亏损归亏损。

其实,这也不是他们第一年亏损了,是一亏亏了四年整。

2021年至2023年,该公司分别亏损2.93亿元、3.53亿元、1.99亿元,据此计算,呷哺呷哺近四年累亏12.35亿元至12.55亿元之间。

有业内观点称,当下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不断增加,不管多么精妙的模式和理念,最终还是要回到性价比,呷哺当务之急仍在“价格”。

其次,呷哺呷哺高端化战略受阻,未能给公司带来新业务增长点,反而拖累了2024年业绩。例如,呷哺呷哺中高端品牌凑凑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作为情绪的放大器,股价已经完全体现了市场对呷哺呷哺公司基本面的失望情绪。

自2021年以来,公司股价便持续走熊,累计跌幅超过95%,可谓“脚踝斩”,投资者损失惨重。

目前,呷哺呷哺市值仅9.34亿港元,相比火锅龙头海底捞(06862.HK),其市值为945.4亿港元,呷哺呷哺市值还不到海底捞的的1%。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Wanderz Blog by Crimson Themes. 京ICP备2024086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