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时代启幕:中央顶层设计与北京实践双向发力

2025年3月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系统阐释”好房子”建设路径,标志着我国住房发展正式迈入”品质时代”。这一顶层设计正与北京市先行先试的”好房子”政策形成共振,为全国住房供给侧改革提供示范样本。

标准筑基:从层高革命到空间重构

倪虹部长提出的”层高不低于3米”新规,在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技术要点》中已具雏形。该政策通过起居室挑空设计、阳台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等创新,使100-140平方米户型的得房率从80%提升至90%,同步实现空间舒适度与使用效率的双重突破。北京市规自委副主任杨浚透露,政策特别强调建筑高度弹性管控,通过局部高度上浮形成错落天际线,破解传统板楼带来的空间压抑感。

科技赋能:从建造革新到智慧生活

北京市在政策中预留的”科技接口”与中央部署高度契合。底层架空空间的创新利用,既为全屋智能设备部署提供物理载体,又与倪虹部长强调的”灯光自动感应””健康实时监测”等智慧场景形成呼应。值得关注的是,北京试点项目已开始探索”三恒系统”(恒温/恒湿/恒氧)与装配式建造技术的融合应用,这种”硬科技+新工艺”组合拳,正系统性解决渗漏、隔音等住宅顽疾。

项目落地:从试点先行到全域推进

作为全国首个出台”好房子”专项技术规范的城市,北京划定顺义、大兴、昌平等平原多点地区为主战场,这些区域占全市土地供应量的60%,政策红利已催生亦庄河西区”芯片人才社区”、海淀永丰南”产业独角兽社区”等标杆项目。北京市住建部门透露,2025年计划供应69宗商品房用地,其中朝阳区平房乡等项目将率先实践”风雨连廊””共享快递驿站”等新型社区配套。

民生兜底:从商品房到保障房的全域覆盖

“保障房更应该建成好房子”的中央要求,正在北京转化为制度实践。海淀北清路保障房项目通过REITs融资通道,以5.8%年化收益率吸引社会资本,示范项目严格遵循”绿色、低碳、智能、安全”标准,配置适老化电梯、社区健康小屋等设施,印证倪虹部长”政府工程要带头”的承诺。

随着《好房子建设指南》编制进入收官阶段,住房品质革命已驶入快车道。北京经验表明,这场变革绝非简单提高建设标准,而是通过空间设计革新、智能科技渗透、社区服务重构,系统性重塑居住价值体系。当”每一平方米都物尽其用”成为行业共识,”好房子”必将从政策热词转化为可感知的美好生活。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Wanderz Blog by Crimson Themes. 京ICP备2024086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