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下及时雨

货币政策出招后,财政政策也出手了。

10月12日,国新办就“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三里河发现,这场发布会规格很高,除了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出席外,还有廖岷、王东伟、郭婷婷三位副部长到场,“一正三副”同台亮相,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在这场全球高度关注的发布会上,中国财长先是派发了一颗“定心丸”——中国财政有足够的韧劲可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随后打开了财政政策工具箱,拿出了不少“宝贝”。

有什么“宝贝”?

至少有四件,包括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对重点群体支持保障力度等。

这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很有针对性,是目前已经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但逆周期调节绝不仅仅只有这四点,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

三里河注意到,财长在发布会上两次谈到“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大有安抚市场、稳定预期之意,迅速被各大媒体推送。

虽然没有明说财政政策规模的具体数字,但已经有了足够暗示。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此前向三里河表示,增量一定会包括新的投入,“X万亿”也一定会有,只是有的可能还需要走法定程序,大家要稍微保持点耐心,不要轻易被带了节奏。

有鉴于此,后续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将是观察财政增量政策规模的重要时间窗口。

细数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可说是用真金白银为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重点群体下了及时雨。

尤其是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有更大力度措施。2024年以来,财政部已安排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但这还不够。

财政部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具体数字没有明说,但按财政部说法,这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三里河分析,这对财政和经济有重大意义,债务置换大大减轻地方政府化债压力,能腾出更多财力和精力发展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也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落实减税降费,缓解部分地区“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改善营商环境。

在稳房地产方面,财政政策也有“组合拳”,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

宏观调控并不只有财政货币政策。三里河注意到,财政部之后还有重要发布会。

国新办将于10月14日就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介绍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

可以说,新一轮宏观调控真的不一样了,越来越讲究策略、节奏、配合。

节奏不一样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一波接一波,更追求时度效。

力度不一样了,政策力度超出预期,创设新的工具,也打提前量。

比如,央行首次拿出了支持股市的两个新工具,国家发改委将在年内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都让人眼前一亮,信心一振。

打通堵点卡点,落实好一揽子增量政策,不仅关系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也将为明年“十四五”顺利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Wanderz Blog by Crimson Themes. 京ICP备2024086406号